关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许,岂以祸福避趋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2:35:04
因本人古文不是太好,想请高手给我介绍下,并且具体到重要词字,如"苟"等.这句话不知道是否列写的正确?是关于林则徐是在何种情况下写以上名句?谢谢
苟利国家生死许,岂以祸福避趋之,怎么解释?

林则徐震撼人心之千古绝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首诗中留下的。全诗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指苏东坡被捕后,获准回家与妻子儿女告别,为了安慰大家讲的一个故事:宋真宗四处探访隐居的大学者。有人推荐杨朴但杨朴不愿入京,被押到朝中见皇帝.皇帝问:“临行有人做诗送行否? ”杨朴说:“只有老妻做诗一首.她说‘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就把杨朴放回去了.
**老头皮:就是老头儿.

林则徐这首诗是怎样写出的?

这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流放地伊犁,临行留赠家人的。

>林则徐是道光二十年九月即被革职查办.次年五月“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为什么此时才去,而且是从西安出发呢?

原来林则徐在赴新疆的途中,赶上黄河决口,他治水有方,早就闻名,奉旨总办河务的是大学士王鼎。知道他熟悉河工情形,便要求道光皇帝将他派来为治河效力。王鼎满望功成林则徐可因此得到赦免,谁知次年河工办完,注明“于合龙日开读”的皇帝谕旨竟是:“林则徐于合龙后,着仍往伊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林则徐留下了这首悲壮的诗篇。

http://www.taosl.net/dir1/sles165.htm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